中国信通院发布《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(2023年)》
2023年以来,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态势明显,但同时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、社会预期偏弱、风险隐患较多等挑战。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,“一业带百业”的重要作用不断彰显,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2023年,中国5G迈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,在网络建设、用户规模、流量占比、终端出货量、应用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,为5G释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叠加倍增作用提供坚实支撑。
2023年12月28日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(简称“中国信通院”)在“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”成果发布会上发布了《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(2023年)》。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王亦菲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。
这是中国信通院连续第四年发布《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》。白皮书重点梳理2023年5G商用发展的进展、成绩和经济社会影响,并结合发展现状对推动我国5G规模化发展提出相应建议。
白皮书核心观点
1. 5G持续释放对经济社会赋能作用。预计2023年5G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.86万亿元,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5512亿元,分别比2022年增长29%、41%;间接带动总产出约4.24万亿元,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1.55万亿元,分别比2022年增长22%、22%。
2. 我国5G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。5G基站建设提前完成60万年新增目标,2023年1-10月我国新增5G基站90.3万个,已开通5G基站累计达321.5万个,5G基站在移动基站总数占比近三成。5G用户渗透率超四成,截至2023年10月底,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7.54亿户,较2022年末净增1.94亿户,5G用户渗透率达43.7%。5G手机出货量实现正增长,2023年1-10月5G手机出货量达1.88亿部,同比增长8.9%。
3. 5G释放数字消费市场潜能。5G刺激移动流量消费增长,2023年1-10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456亿GB,同比增长14.8%;其中,5G流量占比已达45%。1-10月,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5429亿元,同比增长0.5%,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38.3%,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0.2个百分点。5G手机终端消费增速由负转正,由于5G手机出货量实现正增长、高端机型畅销,预计今年将带动终端消费收入增长超30%。
4. 5G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。在变革生产模式方面,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入生产各环节,激发数字化生产潜力,打破传统生产模式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质量。在激发新兴业态萌芽方面,5G不断拓展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度和广度,拓展高清直播、5G+无人机、虚拟电厂等新兴产业发展前景,释放价值新空间。在赋能社会治理方面,5G构筑人、物、环境以及社会间的交互通道,持续推动与社会治安治理、自然灾害应急管理、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,切实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高质量需求。
5. 凝心聚力推动5G繁荣发展。未来应坚持市场导向,深刻认识和把握5G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,凝聚产业合力,持续提升网络供给能力、引导技术标准创新演进、带动产业生态繁荣发展、推动融合应用规模发展,为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。
白皮书目录
一、中国5G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
(一)政策体系逐步完备
(二)网络建设持续向深远迈进
(三)标准研制进入5G-Advanced阶段
(四)手机出货量实现正增长
(五)行业应用生态稳步壮大
(六)融合应用规模发展
二、5G持续释放对经济社会赋能作用
(一)5G助力数字化投资稳中提质
(二)5G释放数字消费市场潜能
(三)5G变革数智化生产新模式
(四)5G激发新兴业态萌芽发展
(五)5G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发展
三、凝心聚力推动5G繁荣发展
(一)提升网络供给能力,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
(二)推动技术标准演进,厚植产业创新发展动力
(三)带动产业生态繁荣,增强产业数字化供给水平
(四)加速个人应用创新,驱动数字消费提质升级
(五)促进应用规模发展,发挥数实融合溢出效应
主要专家简介
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
王亦菲
主要从事5G/6G等移动通信领域产业发展、经济影响、政策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,参与人工智能、5G等国家政策制定工作。
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无线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工程师,高级工程师,博士
王琦
主要从事4G/5G/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、5G应用等方面的研究。近年来发表SCI/EI检索的学术论文40余篇,参与出版专著5部。
中国信通院电信设备认证中心工程师
王伟华
长期从事移动通信领域技术产业、监管政策的研究工作。牵头完成的《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》受业内高度关注,多次参与智能终端、ICT产业等方向的课题研究。
更多精彩,敬请阅读解读PPT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版权声明: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,并受法律保护。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,应注明“来源: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撰写团队联系方式:
中国信通院
政策与经济研究所
王亦菲
17610893220
wangyifei@caict.ac.cn
白皮书下载方式
校 审 | 谨 言、珊 珊
编 辑 | 凌 霄
推荐阅读
专家谈